排放權交易指對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所進行的交易。國內比較有名的排放權交易所有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CDM機制的實施與不斷完善促進了世界范圍的碳交易市場逐步形成,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開始關注清潔發展機制。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同時也是一個碳供應量大國,中國積極參與CDM項目,承擔國際減排任務,為改善世界氣候問題作出應有的貢獻。
世界范圍內的碳交易市場已經逐漸形成,交易量和交易額穩步增長,有關數據顯示碳交易市場有望超越石油交易市場成為全球最大的國際性交易市場。中國的實體經濟企業參與了眾多CDM項目交易,為國際碳市場創造了大量的減排額,2009年,中國CDM項目產生的核證減排量成交量占全球的84%。
盡管中國擁有可觀的碳減排量,對外CDM交易卻缺乏議價能力,使得國內企業很難從交易中獲得相應利潤和發展空間。國外的買家主要通過與中國賣家簽訂長期合同來鎖定未來的碳排放權價格,這樣就限制了國內企業進行境外套期保值、規避市場風險的權利。核證減排量被發達國家以低廉的價格購買后,包裝、開發成為價格較高的金融產品、衍生產品等進行交易。
深圳碳交易市場的成交額遠遠高于國內其他交易市場的成交額,這與深圳證券交易發展歷史以及深圳在全國最早建立碳排放交易所密不可分,及早建立的碳排放交易所為深圳碳排放交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歐盟成員國為促進低碳經濟發展,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建立了若干國別碳基金,商業銀行實行赤道原則,推進綠色信貸,為低碳技術研發、低碳項目培育和低碳產業發展等提供融資服務,這些都值得中國學習和借鑒。